学院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正文

《Cell》《Science》期刊学术顾问,这位兰大人带你一同探秘RNA世界

日期: 2021-05-08 阅读:

在大众视野中,新型冠状病毒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RNA病毒。它与DNA一样,会用各种方式调控生命的各个方面。只是相较DNA,人类对RNA的研究还只是冰山一角。它们从哪里来、到哪里去,怎样长成现在的样子,又是如何被人类发现,它们有哪些生物学功能......很多都是未知。这些把人们绕得云里雾里的“小家伙”,却是bat365在线平台官网地址1996级生物系校友陈玲玲眼中的“老熟人”。她觉得RNA的世界非常有趣,陈玲玲沉迷于这种探索未知的快乐,那些人类长期追寻的未解之谜总是拥有巨大的吸引力。“当你发现别人看不到的规律,能把里面的关联想通,哪怕探索路漫漫,惊喜也只有一点点,得到的都是无法言说的快慰。“

追光“解码人”

陈玲玲把自己的工作总结为“研究前人所不知道的基因组暗物质”,她和伙伴们正是在黑暗中跋涉追光的”解码人“。”生命非常神秘,我们认识它、解析它、最终还要努力让它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健康保驾护航,生命科学的意义就是一步步探索真相揭开未知”。

2020年,她成为权威学术期刊《Cell》的学术顾问。在这份顾问名单上,目前只有九位中国科学家,陈玲玲是两名女性之一。同年,她也成为权威学术期刊《Science》的学术顾问,是来自中国的唯一一名女性科学家。

近些年,陈玲玲带领团队取得了很多极具突破意义的科研成就,比如她所研究的长非编码 RNA,就与许多遗传缺陷基因疾病密切相关。

在2020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,陈玲玲荣获“中国青年科技奖”特别奖,是10名获奖者中的两位女性之一。此次峰会聚焦后疫情时代,寄希望于汇聚青年智慧和创新动力,服务于人类福祉。陈玲玲在大会发言中说到她研究方向的重要意义:“非编码RNA”、“环形RNA”等,与当今世界最关心的抗癌、抗病毒等研究有着紧密联系。

有一种特殊的疾病叫“小胖威利综合征”,每两万个新生儿中,就可能存在一个“永远吃不饱”的小胖娃娃,他们常常处于饥饿状态。由于病理机制至今不详,而且临床症状复杂,这类患者很容易因为疏忽错失治疗时机。2012年至2016年间,陈玲玲团队发现了两类新型长非编码RNA与这种病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,他们的研究也为及时发现疾病和及早干预提供了可能。2019年,陈玲玲团队又首次发现环形RN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密切相关,这种特殊的RNA有可能为将来阻断红斑狼疮的发病通路,提供非常重要的治疗靶点。

拼出来的人生“升华”

在那些别人看不见、看不懂的世界里,有太多为了隐约星光矢志向前的赶路人。他们从不喧哗,只是默默积蓄力量,安静而坚定地朝着理想的方向走下去。那个目标看起来遥不可及,但为了它,他们宁愿丢掉沿途的鲜花、掌声和真金白银。就像陈玲玲,她原本也有机会选择完全不同的人生。

20年前,陈玲玲成为一名生命科学专业的研究生,可她当时并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做生命科学的哪一个方向,拿到双学位的同一年,陈玲玲受聘于康涅狄格大学干细胞学研究所。半攻读两个学位的求学经历,陈玲玲用到了一个词——“升华”。这是承受力的升华,更是成长力的升华,你会发掘自身无限潜力,可以不断给自己加码,去挑战并完成更多“不可能”。

商科课程也敲开了陈玲玲思维的新大门,使她明白纯粹的研究也可以像开展一个项目那样——从闪现一个想法到呈现一套体系,再到组建一个团队,最终形成一个产品。两套思维,在同一个大脑里常常“左右互搏”,碰撞出的火花点燃了陈玲玲心中探索未知的热情。拿到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前,她就获得了20万美元的独立科研经费,这是她所在的康涅狄格州历史上唯一一次,将此经费授予还没有正式拿到博士学位的人。她愈发坚信,自己会沿着科研的道路一直走下去。

回国授之以渔

在国外的发展看起来顺风顺水,前途大好。在攻读生物医学博士学位的同时,一年后,她还一并“拼”下了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。科学无国界,但科学家有祖国。一年后,陈玲玲毅然选择回国。

回顾这段四年历程,陈玲玲表示:“这些年,我身边有很多科研人员陆续从海外学成归来,我们的志向都是一样的,都想真正为国家做出应有的科研贡献。”

陈玲玲对学生很和气,但要求却不松懈。她常告诫学生,不要在当了几年研究生之后,因为遇到一些瓶颈,就稀释了最初投身科学的热情。“科研攻关就像在拆一个个宝盒,只要肯坚持下去,总会不断拆到乐趣和惊喜。”

永远好奇,永远不懈追求,这是陈玲玲认为身为一名科研人员应有的职业态度,尽管在日复一日的研究中,能始终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。

精神引领未来一代

陈玲玲所在的研究所,每年招生时男女比例基本各占一半,而且在入学和读研究生的阶段女生的成绩甚至常常要超过男性,但当发展到 PI(首席研究员)阶段,女性比例却大大降低。“我们单位的女性 PI 比例算是很高的,但不足20%。”研究领域内的性别失衡,让陈玲玲深感忧虑。

多年以来,她见过不少女性把最高学位当成终点一路狂奔,达到了目的却丢失了初心。有的被结婚成家、生儿育女动摇,有的因遭遇瓶颈就放弃职业理想,实在令人惋惜。陈玲玲想对未来可能从事科研事业的女孩子说:该恋爱就恋爱,该结婚就结婚。经常缺席女儿参加学校的活动或比赛,其实她心里也很愧疚,但先生却总宽慰她:女儿懂事之后,一定会为有你这样的妈妈感到骄傲,也会更加理解你。千万不要轻易动摇科研志向,不要自我否定。如今年幼的女儿就常说:”妈妈,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当科学家。”

陈玲玲自己正是这样做的。一路走来,这些看似影响职业发展的“关卡”她都顺利冲过去了。家人无条件的支持给了她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动力,对于她的每一个选择都从没有一句质疑。能够获得这样的给力“后援”,陈玲玲有自己的心得:职业女性要善于发挥聪明才智,去影响身边的人,获得家人支持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最重要的是内心始终坚定。“坚持自己,肯定自己,欣赏自己,才有可能抵抗外界的风吹草动。”

科研女性更要勇于坚守

近年来,不少陪员陆续从海外学成归来,”我们的志向都是一样的,都想真正为国家做出应有的科研贡献。”科研女性更要勇于坚守。站在科研前沿,敢于领跑创新,勇于向上攀登,甘守寂寞平凡,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不断向科学技术的深度、广度和高度进军,把个人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。

“十四五”新局已开启,陈玲玲和团队也踏上了科研新征途,秉承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,斗志昂扬地迎接下一个科研“黄金15年”。她和同行们期待到2035年,包括RNA在内的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,人类基因组的“暗物质”密码会被陆续破解,与基因相关的重大疾病可以从源头被遏制,癌症和病毒等威胁人类健康的“怪兽”能被一一战胜,生命健康领域的科研成果一定会极大地改变世界,造福人类。

个人简介

陈玲玲,bat365在线平台官网地址1996级生物系校友,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,霍德华休斯医学研究所(HHMI)国际研究学者,曾荣获“中国青年科技奖”特别奖、“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”、“科学探索奖”、国际RNA协会“Mid-Career Research Award”等奖项。